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威胁着泉州市民的身体健康,尤其是中老年人的健康。为此,泉州市卫计委成立慢性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通过创建综合防治示范区试点,增强医疗环境与医疗资源,加强基层“中医馆”建设等举措,筑牢慢性病防护墙,助力健康泉州。
本报记者 张沼婢 通讯员 苏丽壬
举措1 创新模式 防治机制从点到面
近年来,老年化社会趋势加速,泉州亦如此。为此,从2012年开始,市卫计委就着力于在丰泽区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试点。在这里,市民可享受饮食、运动等各种健康教育与指导,可自行监测血压、腰围等健康指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还能得到价廉、便捷的规范合理治疗,可谓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健康服务。
丰泽区示范试点于2014年12月获得“第三批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称号。随后,市卫计委以点带面,以示范区带动综合防控工作,完善慢性病防控服务网络,健全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充实慢性病综合防控内涵。目前,已对63.25万高血压患者、19.98万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每年提供1次免费全身健康检查,以及不少于4次的随访管理、保健知识宣教。
同时,还把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纳入医保报销和补偿范围,并在全市先后开展死因监测和肿瘤报告、慢性病及营养监测、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等慢性病监测,实现全人群死因监测的全覆盖,为制定慢性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此外,着力推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各县(市、区)行动覆盖率达100%。
值得关注的是,面对老年性慢性病人明显增加,市卫计委制定了《泉州市慢性病一体化防治管理实施方案(试行)》,推进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就诊的慢性病信息与居民常住乡镇/街道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共享,并可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预约转诊,使患者得到有效管理和救治服务。
举措2 硬件升级 加强一体化管理
试点有了,制度跟上了,硬件的配套与升级也不能落后。在过去的一年里,市卫计委积极筹资建设,扩充医院床位数,增加医疗资源,有望缓解住院难。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市卫计委列入市重点项目有6个,总投资15.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00万元,1—12月完成投资5871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7.42%。
其中,在建项目市一院城东院区配套工程项目、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病房大楼项目、光前医院综合病房大楼项目,已开工建设;中医联合医院配套设施后勤综合楼项目已竣工;属于预备项目的市一院城东院区二期病房综合大楼项目正在报批初设和概算、编制预算,计划2017年3月开工;泉州市妇产医院项目正在洽谈中,力争2017年落地。同时,确定了市老年医院、南安市医院新院等一批2017年重点项目。
另一组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包括县、市)有14个项目列入医疗卫生服务工程包,年度计划投资4.34亿元,1—12月已完成投资4.6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06.91%。
与此同时,市卫计委进一步健全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组建以预防、医疗、健教人员为主体的慢性病防治队伍,以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慢性病一体化管理、双向转诊服务、家庭签约服务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做好慢性病防控工作。
举措3 “中医馆”建设 基层医疗积极作为
除了政策更好、医疗配套更赞,细心的市民还发现,随着泉州市中医药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不仅各级中医医院床位数不断增加,基层“中医馆”数量也日益攀升。
“中医馆”具有浓郁中医药文化氛围,综合使用多种中医药技术,为城乡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和中医特色服务。一般来说,综合服务区面积80平方米以上,设置中医诊室(2个以上)、中医治疗室(2个以上)、中药房等科室,能够运用中药饮片、针刺、艾灸、刮痧、拔罐、中医微创、推拿、敷熨熏浴等多种中医技术方法。也就是说,中老年人平时有些常见病想找中医,在家门口即可分分钟解决,再不用跑大医院了。